EOS R7 手到擒來
預先拍攝功能將您想要的畫面瞬間入手
攝影:吳志典
去年底資深飛羽攝影家「吳志典」老師與我們分享他使用 EOS R7 無反光鏡相機的拍攝心得,到目前為止又經過了半年多的拍攝熟悉,吳志典老師覺得越用越順手,對於 EOS R7 相機的性能和極限也越來越瞭解。他最喜歡 EOS R7 的「高像素、耐裁切」這項優點,同時對於相機設定方法和「預先拍攝」功能也有更深的體會,本篇文章也將亳無保留的揭露他所有的拍攝秘訣,期望所有飛羽攝影的愛好者對 EOS R7 有更多的理解及帶來實質的幫助!
北雀鷹。

EOS R7 + RF 100-500mm F4.5-7.1L IS USM,光圈 f/7.1、感光度 ISO 2500、快門 1/2000 秒
30fps 超高速連拍,精準凝結動態瞬間
新北市貢寮區的「田寮洋」濕地,那裡是很適合雁鴨度冬的濕地,每年冬天都有數量龐大且種類多樣的雁鴨科鳥類棲息,其中以「小水鴨」為最大宗。雁鴨生性膽小,有任何風吹草動或當天空有猛禽飛過時就會群起而飛,環繞整個「田寮洋」數圈之後再擇安全處落下。雁鴨群飛通常有領頭者,牠一轉彎整群就跟著轉彎,形成整齊劃一的翻身畫面,這也是吳志典老師最喜歡的畫面,「30fp 讓我能輕鬆捕捉群體翻飛的瞬間,展現鴨群的力與美!」吳志典老師說:「此時我構圖的技巧是對準鴨群較前方的個體,相機焦點就會自動緊跟鴨群,也更能預判牠們何時會翻身轉向,進而留下心中想要的畫面。」
小水鴨。

EOS R7 + RF 100-500mm F4.5-7.1L IS USM,光圈 f/7.1、感光度 ISO 800、快門 1/2000 秒
小水鴨。

EOS R7 + RF 100-500mm F4.5-7.1L IS USM,光圈 f/7.1、感光度 ISO 800、快門 1/1600 秒
小水鴨。

EOS R7 + RF 100-500mm F4.5-7.1L IS USM,光圈 f/7.1、感光度 ISO 800、快門 1/2500 秒
小水鴨。

EOS R7 + RF 100-500mm F4.5-7.1L IS USM,光圈 f/7.1、感光度 ISO 800、快門 1/2000 秒
小水鴨。

EOS R7 + RF 100-500mm F4.5-7.1L IS USM,光圈 f/7.1、感光度 ISO 800、快門 1/2000 秒
動物眼睛自動追蹤對焦,緊盯高速低飛的鳥
澤鵟屬猛禽的飛行特性,習慣貼著草澤低飛巡曳,藉由草澤的地形地物甚至樹叢的掩護,能夠靠近獵物而又不被獵物發現,當牠們到達獵物附近的時候才突然一個拉高,翻身後轉身翅膀往下縮,下衝到草叢裡去抓小型的鳥類來吃。這隻「灰澤鵟」在「田寮洋」濕地出現,牠每天都會固定沿著「田寮洋」的草澤濕地環境巡曳低飛,而低飛的時候大部分都有背景,這時就考驗到相機的追焦能力。
灰澤鵟。

EOS R7 + RF 100-500mm F4.5-7.1L IS USM,光圈 f/7.1、感光度 ISO 2500、快門 1/1600 秒
灰澤鵟。

EOS R7 + RF 100-500mm F4.5-7.1L IS USM,光圈 f/7.1、感光度 ISO 2500、快門 1/1600 秒
吳志典老師開心地說道:「EOS R7 在追這隻『灰澤鵟』的表現上讓我非常滿意,R7 很容易就會緊盯著這隻『灰澤鵟』,甚至當牠稍微飛近一點的時候,還能直接盯著牠的眼球!」吳志典老師表示以往對於這種善於高速低飛的鳥非常難對焦,但現在R7相機都有辦法直接盯著牠的眼睛在追,成功的克服了以前的對焦難題。
灰澤鵟。

EOS R7 + RF 100-500mm F4.5-7.1L IS USM,光圈 f/7.1、感光度 ISO 2500、快門 1/1600 秒
灰澤鵟。

EOS R7 + RF 100-500mm F4.5-7.1L IS USM,光圈 f/7.1、感光度 ISO 3200、快門 1/1600 秒
灰澤鵟。

EOS R7 + RF 100-500mm F4.5-7.1L IS USM,光圈f/7.1、感光度 ISO 2500、快門 1/1600 秒
「如果 EOS R7 有追到,大約超過 9 成的機率會準焦!R7 的追蹤穩定度其實非常高!」吳志典老師對於 EOS R7 無反光鏡相機的追蹤目標物的表現讚不絕口。
灰澤鵟。

EOS R7 + RF 100-500mm F4.5-7.1L IS USM,光圈f/7.1、感光度 ISO 3200、快門 1/1600 秒
灰澤鵟。

EOS R7 + RF 100-500mm F4.5-7.1L IS USM,光圈f/7.1、感光度 ISO 3200、快門 1/1600 秒
話鋒一轉,吳志典老師談到澤鵟屬猛禽和其他中小型鳥類,甚至是雁鴨科鳥類都很喜歡的棲息地~草澤濕地日益縮小的問題,憂心忡忡的表示我們可以看到牠們的數量越來越少,以及牠們的活動區域越來越侷限。只因為這些濕地被人們視為無用處的荒野地,導致積極的想要去開發,例如放光電板,或者是開發成工業區,臺灣因為這樣的開發行為,無形中限縮了這些冬候鳥的生存空間,畢竟臺灣是牠們很重要的渡冬地之一。
東方澤鵟。

EOS R7 + RF 100-500mm F4.5-7.1L IS USM,光圈 f/7.1、感光度 ISO 800、快門 1/2500 秒
上面這張「東方澤鵟」起飛的照片是吳志典老師在雲林麥寮、濁水溪出海口濕地使用 EOS R7 + RF 100-500mm F4.5-7.1L IS USM 鏡頭手持拍攝拍到的,他分享澤鵟屬猛禽的兩種拍法,「一種是開車去巡整個草澤濕地,只要有路我就開車進去鑽,坐在車子裡以車子為掩護,牠比較不會發現人的形體,就比較願意飛得近一點。第二種方法是把車停在比較隱蔽的地方,穿全身迷彩的偽裝衣躲到草叢裡面。」吳志典老師說,拍澤鵟要拍的好,要花時間躲藏和等待。
預先拍攝功能,擒住無法預期的瞬間畫面
吳志典老師表示「北雀鷹」比澤鵟屬猛禽更難拍,因為牠可以在樹林裡面穿梭,遇到草或樹等阻礙物時,牠會把翅膀縮成像子彈一般鑽進去,過了障礙物以後再把翅膀打開來,繼續撲向牠的獵物,因此鳥群都不容易發現牠。吳志典老師在拍攝時則是看準了牠每天固定進出,觀察牠愛停在哪棵樹來預判牠的飛行路線,等「北雀鷹」出現時候,趕快舉起相機來拍攝。吳志典老師也分享他拍攝前,會事先關閉相機的省電功能,讓相機隨時在待命狀態,「這樣我們才來得及立即對焦到『北雀鷹』」。
北雀鷹。

EOS R7 + RF 100-500mm F4.5-7.1L IS USM,光圈 f/7.1、感光度 ISO 2500、快門 1/2000 秒
北雀鷹。

EOS R7 + RF 100-500mm F4.5-7.1L IS USM,光圈 f/7.1、感光度 ISO 2500、快門 1/2000 秒
吳志典老師另外分享一組「北雀鷹」抓蝙蝠照片,因為拍攝難度很高,吳志典老師開啟了 EOS R7 內建「RAW 連拍」模式中的 0.5 秒「預先拍攝」功能,而開啟這個功能後,相機會自動記錄按下快門前 0.5 秒的畫面(約 15 張照片),而這個功能也順利幫助吳志典老師達成拍攝任務,「就是因為越難拍,越需要相機特殊的性能才可以!」
伺服自動對焦 Case2 設定,持續追蹤主體,忽略可能出現的障礙
在拍攝「北雀鷹」時,吳志典老師發現將伺服自動對焦設定為 Case 2 有一個優點,只要鳥在飛行的過程中,EOS R7 相機一旦對焦成功,即便這一隻鳥隨後進入草叢或樹林裡面,R7 仍然可以緊緊的咬住這隻鳥,真的非常神奇!
北雀鷹。

EOS R7 + RF 100-500mm F4.5-7.1L IS USM,光圈 f/7.1、感光度 ISO 800、快門 1/2500 秒
北雀鷹。

EOS R7 + RF 100-500mm F4.5-7.1L IS USM,光圈 f/7.1、感光度 ISO 800、快門 1/2500 秒
依據 EOS R7 相機設定伺服自動對焦 Case 2 的特性即是「持續追蹤主體,忽略可能出現的障礙」,照片會說話!連吳志典老師都佩服 R7 相機對於飛羽題材的自動對焦與追蹤能力,他也建議大家在拍攝類似題材時,可以將伺服自動對焦模式設定在 Case 2,即可有效提升拍攝成功率。
機身輕巧機動性高,林鳥拍攝輕鬆到手
拍攝「野鴝」時吳志典老師也是採用手持拍攝,「這樣有利於我在林間走動,尋找鳥類的蹤跡」,吳志典老師表示因為林鳥大部份都生性害羞,「手持可以搶機動性,因為等你看到鳥,還要花時間把腳架架好再去對焦拍攝,鳥早就都跳走了!」
野鴝。

EOS R7 + RF 100-500mm F4.5-7.1L IS USM,光圈 f/7.1、快門 1/250 秒、感光度 ISO 1600
吳志典老師再次強調,EOS R7 在拍攝這一類林鳥的時候,它的優勢就是「動物眼睛自動對焦」及動物形體的判定,有啟動的狀態下它會很快的對到焦。因為拍攝林鳥通常都是機遇戰,在步道或者是林子裡走動的時候,遇到牠跳出來,可是牠一下子就鑽進去,「因為相機已經幫你對好焦了,這時候直接按快門就對了!甚至你還有時間注意一下構圖有沒有切到尾巴、切到腳。」吳志典老師道出了 R7 動物主體偵側對焦的便利性。
吳志典老師更進一步分享他把「AF-ON」按鈕設定為快捷鍵的小秘訣,首先將「AF-ON」按鈕設為「測光與自動對焦啟動」,接著按左下角「Info 詳細設定」入內完成以下設定,將「伺服自動對焦特性」打勾並選為 Case 2,「自動對焦操作」打勾選為「One Shot」,「自動對焦區域」打勾後選最左邊的「重點自動對焦」,「主體追蹤」也打勾並選擇 On,「要偵測的主體」打勾後選擇「動物」,「眼睛偵測」要打勾並選擇 On,經過這樣的設定,能夠瞬間在動態和靜態拍攝之間快速轉換。
吳志典老師說:「這樣設定的好處是,平常在步道裡邊走邊拍,我相機會設定成『全區域自動對焦』,當天空上有鳥飛過,我舉起來馬上就可以拍;步道裡有時候會有『野鴝』等林鳥突然跳到你身邊,這時候我只要把『AF-ON』按住,對焦框馬上會縮成最小對焦框,這樣就可以不怕樹叢的遮擋或是樹枝、樹葉的遮掩,立即對焦到林鳥的眼睛或身上。」
野鴝。

EOS R7 + RF 100-500mm F4.5-7.1L IS USM,光圈 f/7.1、快門 1/250 秒、感光度 ISO 1600
自定義轉盤設定好,彈指之間就能調整曝光
吳志典老師平常習慣使用M模式拍攝,他將 EOS R7 相機上的「主轉盤」設定為調整快門速度,「速控轉盤」設定為調整 ISO 感光度,這樣設定好處是利用無反光鏡相機「所見即所得」的優勢,可以很直覺得直接使用食指跟大拇指去調整 ISO 和快門速度來讓觀景器裡你看到那張照片是曝光正確的!
鵲鴨。

EOS R7 + RF 100-500mm F4.5-7.1L IS USM,光圈f/10、快門 1/2000 秒、感光度 ISO 800
結語:
最後吳志典老師幫我們整理了他最喜歡 EOS R7 的五個優點:
- 重量輕,機動性高,適合手持拍攝
- 畫質好,像素高,耐裁切
- 對焦速度快 (合焦時間短),動物形體辨識+動物眼睛追蹤+主體追蹤皆開啟,搭配「Case 2」使用,準焦之後比較能緊跟著鳥,效果不錯。
- RF 100-500mm F4.5-7.1L IS USM 鏡頭焦長 100-500mm,能屈能伸,不論是拍攝單一隻鳥或是帶景的群體照皆很方便且成像品質都很不錯。
- 機身按鈕操作簡便,且可依個人使用習慣設定許多自訂按鈕,這讓我在邊按快門的同時還能即時修正 ISO、快門等參數或對焦區域,大大提高拍攝成功率。
吳志典老師建議,若手頭預算有限,無法負擔得起頂級的全片幅相機,「我通常都會直接推薦他買 EOS R7,因為 C/P 值最高!」經過吳老師深入淺出的說明,相信大家對於使用 EOS R7 無反光鏡相機拍攝飛羽題材有更深入的瞭解與信心,大家也不妨試試老師的拍攝設定,或許您可以在飛羽攝影技巧更上層樓,拍出更多動人心弦的作品。
更多飛羽的精彩作品分享:
冠羽畫眉。

EOS R7 + RF 100-500mm F4.5-7.1L IS USM,光圈f/7.1、快門 1/320 秒、感光度 ISO 1600
冠羽畫眉。

EOS R7 + RF 100-500mm F4.5-7.1L IS USM,光圈f/7.1、快門 1/320 秒、感光度 ISO 1600
紫鷺。

EOS R7 + RF 100-500mm F4.5-7.1L IS USM,光圈f/7.1、快門 1/2500 秒、感光度 ISO 800
大白鷺。

EOS R7 + RF 100-500mm F4.5-7.1L IS USM,光圈f/7.1、快門 1/2500 秒、感光度 ISO 1250
鵲鴨。

EOS R7 + RF 100-500mm F4.5-7.1L IS USM,光圈f/10、快門 1/2000 秒、感光度 ISO 800
鵲鴨。

EOS R7 + RF 100-500mm F4.5-7.1L IS USM,光圈f/10、快門 1/1000 秒、感光度 ISO 400
鵲鴨。

EOS R7 + RF 100-500mm F4.5-7.1L IS USM,光圈f/10、快門 1/2000 秒、感光度 ISO 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