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溪縱走 EOS R/RF 24-105mm f/4-7.1 IS STM 實測 - 佳能 台灣

2020年7月28日

    阿溪縱走 EOS R/RF 24-105mm f/4-7.1 IS STM 實測


    攝影及撰文:謝孟洋
    隨著山林開放,許多人願意前往山林走去,在友人的邀約之下,便開啟這次阿溪縱走的旅程,說到阿溪縱走,老一輩的會說是溪阿縱走,也就是從溪頭走到阿里山,是救國團非常熱門的路線,但在 1999 年的九二一大地震以及2009 莫拉克風災的摧殘,又讓整個路線肝腸寸斷,又使得美麗的風景漸漸沈睡在阿里山中,在許多人的努力之下,新的阿溪縱走路線終於被找了出來,從阿里山眠月線高隢松山在下切至水漾森林,最後從杉林溪出來,總長約40公里。

    EOS R + RF 24-105mm F4-7.1 IS STM,光圈 F4.5、感光度 ISO 1600、快門 1/80 秒

    這次同行一共八位友人,登山包裡面裝著四人帳跟睡袋,以及行動糧跟衣物,而拍攝時所帶的相機為 Canon EOS R 以及RF24-105mm f/4-7.1 IS STM、EF 16-35mm f2.8L II USM 以及一支碳纖維腳架,總重16.3公斤。

    由於這次重裝阿溪縱走三天兩夜,在拍攝器材中選擇可以說是斤斤計較,RF 24-105mm f/4-7.1 IS STM體積小以及僅重 395g,搭配 EOS R(660g)加起來 1055g,在全片幅裡頭算是很輕巧的搭配,因此是我這次帶上山的主要原因;如果配上 EOS RP(485g),才 880g,是非常輕的全幅相機搭配,在負重上也可以減少許多負擔;在這三天幾乎有 80% 都用這支鏡頭所拍攝,除非是很廣的畫面,才換成 EF 16-35mm f/2.8L II USM,其實帶著 24-105 這個焦段作為戶外拍攝焦段是非常足夠的選擇。

    本次阿溪縱走為三天兩夜行程,因為不是參加商業團,所以在山上要用的東西都要自己背上去,身為一個愛拍照的攝影人,重量硬比同行友人多3公斤,雖然平常攝影器材都背上6公斤,但重裝上去可不是對我來說開玩笑的重,第一天早上集合分裝的時候還有說有笑的,殊不知在後面兩天一直在突破自己的體能;第一天下午2點抵達阿里山森林遊樂園區,搭著阿里山小火車到沼平車站。

    EOS RP + EF 16-35mm f/2.8L II USM,光圈 F5.6、感光度 ISO 100、快門 1/250 秒
    EOS RP + EF 16-35mm f/2.8L II USM,光圈 F3.5、感光度 ISO 250、快門 1/100 秒

    抵達沼平車站後才是本趟行程真正的開始,沿著鐵道開始,光從樹林中透下來,加上海拔較高,溫度大約只有 20 多度,走起來非常的舒適也很優美。

    EOS R + RF 24-105mm F4-7.1 IS STM,光圈 F7.1、感光度 ISO 3200、快門 1/125 秒

    出發前先幫同行友人拍一張大合照,使用 105mm 焦段,雖然光圈已經縮到 F7.1 了,但利用EOS R 高感光度下的表現,還是能夠拍攝出有質感的照片。

    EOS R + RF 24-105mm F4-7.1 IS STM,光圈 F7.1、感光度 ISO 3200、快門 1/40 秒

    眠月浪漫一詞,來自於日本的河合博士第二次來到阿里山為了懷念當年眠於月下,與大自然偉大傑作共處的那段時光,他將此地命名為眠月,後人流傳下來,終於變成正式地名,眠月線之稱也由此而來。

    EOS RP + EF 16-35mm f/2.8L II USM,光圈 F2.8、感光度 ISO 250、快門 1/50 秒

    沿著祝山線抵達分岔點,右邊就是要上祝山看日出的路線,而阿溪縱走眠月線則往左邊進入。

    EOS R + RF 24-105mm F4-7.1 IS STM,光圈 F5、感光度 ISO 500、快門 1/80 秒

    在整趟旅途中,很常看到這麼大的樹頭,當站在樹旁,會感覺的其實我們非常的渺小。

    EOS R + RF 24-105mm F4-7.1 IS STM,光圈 F4、感光度 ISO 400、快門 1/80 秒
    EOS R + RF 24-105mm F4-7.1 IS STM,光圈 F4、感光度 ISO 1600、快門 1/60 秒

    下午的阿里山飄著毛毛雨,被雲霧蓋住著,光從樹木中探出,透過長鏡頭,讓雲霧凸顯出視覺上的立體感。

    EOS R + RF 24-105mm F4-7.1 IS STM,光圈 F7.1、感光度 ISO 10000、快門 1/100 秒
    EOS R + RF 24-105mm F4-7.1 IS STM,光圈 F4、感光度 ISO 2500、快門 1/80 秒

    在進入眠月線之後,慢慢的鐵道的周圍雜草越來越多,這裡少了遊客的聲音,多了一份森林的寧靜,此時天空慢慢轉晴,雨也不下了,空氣中的濕氣很重,散發出森林的芬多精,這才是享受爬山的樂趣。

    EOS R + RF 24-105mm F4-7.1 IS STM,光圈 F4、感光度 ISO 640、快門 1/60 秒

    RF 24-105mm f/4-7.1 IS STM這顆鏡頭有個很妙的微距功能,微距模式首先需要將鏡頭轉至24mm,再將鏡頭切換至手動模式,可達到 13cm 的對焦距離,在手持底下又要手動對焦,還真的需要練練基本功啊。順便提一下這顆鏡頭的手動對焦,目前Canon有兩顆鏡頭把控制環跟對焦環做在一起,另一顆則是RF 24-240 f/4-6.3 IS USM,所以當要做AF/MF對焦需要到MENU切換,需要一點時間習慣它。

    EOS R + RF 24-105mm F4-7.1 IS STM,光圈 F4、感光度 ISO 800、快門 1/80 秒

    之前在山林開放之前這裡的黃色柵欄上寫著禁止通行,此次前來已經切開移除了,只留下兩旁的柵欄;在登爬阿溪縱走或眠月線之前,須事先在林務局的網站申請進入許可喔,如過未經申請許可是會被開罰,可不是開玩笑的。這張照片來自於EOS RP搭配轉接環接上老鏡,這就是無反相機很好玩的部分,除了原生鏡以外,多了不同的玩法,讓早期的老鏡得到潛能解放。

    從沼平車站到第一明隧道大約一小時左右,2009 年預計通車,在莫拉克風災摧毀了這段,導致通車遙遙無期,現在只能用走的方式能夠從這裡通過,而過了這段之後,代表離第一個隧道也不遠了,我們在這邊休息拍照順將頭燈給戴上。

    EOS R + RF 24-105mm F4-7.1 IS STM,光圈 F10、感光度 ISO 800、快門 1/400 秒

    透過 Canon EOS R 的 1.6 倍裁切,可以得到長焦才有的壓縮感,雖然會壓縮畫素,但拍到喜歡的照片比什麼都還要重要。

    EOS R + RF 24-105mm F4-7.1 IS STM,光圈 F7.1、感光度 ISO 800、快門 1/125 秒

    通過第一明隧道時需要非常小心且快速通過,畢竟這個地方會有落石掉下來,雖然周圍繩索可拉著,為了要拍同行友人的照片,我先第一個通過此坍方段,到對面一端拍照。

    EOS R + RF 24-105mm F4-7.1 IS STM,光圈 F8、感光度 ISO 800、快門 1/160 秒

    這時候又是這顆 RF 24-105mm f/4-7.1 IS STM 的優點,一顆進可攻退可守的鏡頭,廣角到局部,坍方點拍攝的畫面一顆鏡頭全部搞定!

    EOS R + RF 24-105mm F4-7.1 IS STM,光圈 F8、感光度 ISO 800、快門 1/100 秒
    EOS R + RF 24-105mm F4-7.1 IS STM,光圈 F6.3、感光度 ISO 800、快門 1/250 秒

    從明隧道,可以看到阿里山森林遊樂園區,原來我們已經走到對面了!

    EOS R + RF 24-105mm F4-7.1 IS STM,光圈 F7.1、感光度 ISO 800、快門 1/1600 秒

    這是眠月段最後一個坍方點,在隧道內可以看到這使用的是水泥建造的,在整段眠月線還能看到素掘隧道以及五邊形木構隧道;這張照片在隧道裡拍的,在手持情況底下,快門速度 1/5 秒,真的需要一點的技巧,利用五級防手震輔助拍,可以更輕鬆地到穩定的畫面。

    EOS R + RF 24-105mm F4-7.1 IS STM,光圈 F6.3、感光度 ISO 12800、快門 1/5 秒
    EOS R + RF 24-105mm F4-7.1 IS STM,光圈 F6.3、感光度 ISO 4000、快門 1/100 秒
    EOS R + EF 16-35mm f/2.8L II USM,光圈 F2.8、感光度 ISO 1600、快門 15 秒

    上山時是在五月中,在塔山車站看到銀河時間是凌晨一點多了,加上當天月亮影響,勉強拍得到銀河,趕緊拍一拍收工補眠去。

    EOS R + RF 16-35mm f/2.8L IS USM,光圈 F2.8、感光度 ISO 1600、快門 13 秒

    第二天早上天一亮,早餐簡單吃吃,裝備上了,開始趕路去,今日要高繞松山(2557m),下切到水漾森林紮營;從塔山車站到石猴車站有非常多的隧道與橋樑,由於坡度平緩,走起來非常的好走,也因此這樣成為在這疫情期間往山上走的一個熱門地方。

    EOS R + RF 24-105mm F4-7.1 IS STM,光圈 F4.5、感光度 ISO 125、快門 1/60 秒

    沿途經過其中一個隧道口,這是素掘隧道,可以看到被鑿出來的岩壁,外型看過去很像北台灣的樣貌,眠月線是台灣一葉蘭自然保留區的重要地方,在這些岩壁上是能夠找到它們,台灣一葉蘭通常在 3~4 月開花,所以此趟旅程並無看見台灣一葉蘭的美麗樣貌。

    EOS R + RF 24-105mm F4-7.1 IS STM,光圈 F4.5、感光度 ISO 1250、快門 1/80 秒

    眠月線橋樑有 24 座,每座的高度也不同,低頭向下看,如果怕高的人,走起來都需要深吸一口氣往前走。

    EOS R + RF 24-105mm F4-7.1 IS STM,光圈 F4、感光度 ISO 800、快門 1/60 秒
    EOS R + RF 24-105mm F4-7.1 IS STM,光圈 F7.1、感光度 ISO 125、快門 1/160 秒

    沿路上除了可以看到許多杉木,也可以看到許多珍貴的紅檜,這也是為什麼日治時期阿里山發展出重要的林業。

    EOS R + RF 24-105mm F4-7.1 IS STM,光圈 F7.1、感光度 ISO 640、快門 1/100 秒

    看的這個牌子,代表已快到石猴車站,眠月線的行程就即將結束,石猴遊憩區在九二一大地震之後就一直沈睡在此,昔日的風光只能夠過老照片回憶了。

    EOS R + RF 24-105mm F4-7.1 IS STM,光圈 F5、感光度 ISO 2500、快門 1/80 秒
    EOS R + RF 24-105mm F4-7.1 IS STM,光圈 F5、感光度 ISO 100、快門 1/125 秒

    之所以叫石猴,就是因為這塊長得很像猴子,因此叫做石猴,九二一大地震後,石猴的頭就掉下來了。

    EOS R + EF 16-35mm f/2.8L II USM,光圈 F5、感光度 ISO 100、快門 1/60 秒

    過了石猴觀景台之後就到石猴車站了,這裡也有人紮營,全長9.2公里的眠月線就到這裡折返,而我們則繼續前往松山。

    EOS R + EF 16-35mm f/2.8L II USM,光圈 F5、感光度 ISO 500、快門 1/60 秒

    我很納悶怎麼會放一台電視在這裡,於是我們就坐著看一下電視好了;在電視身後有很多一串串的毛地黃,是有毒外來種,在眠月線路上都能看到它的影子。

    EOS R + EF 16-35mm f/2.8L II USM,光圈 F5、感光度 ISO 125、快門 1/80 秒

    經過其中一段,這裡的鐵道已經面目全非,從這裡開始可以看到很多登山布條,阿溪縱走的路線上,可以明顯看到也不容易迷路。

    EOS R + EF 16-35mm f/2.8L II USM,光圈 F5、感光度 ISO 1250、快門 1/60 秒

    經果三小時的奮戰,終於抵達松山,而在距離松山三等三角點不遠處的大石頭上有一塊大正六年三月營林局有林境界標No.120基石。

    EOS R + EF 16-35mm f/2.8L II USM,光圈 F5、感光度 ISO 100、快門 1/60 秒

    過了松山,就是一個下切的行程,沿路上原始森林,有許多的大樹頭,再加上會有雲霧飄過,有一種在迷霧森林的感覺,看著綠油油一片的森林,爬得再累都值得。

    EOS R + EF 16-35mm f/2.8L II USM,光圈 F4、感光度 ISO 400、快門 1/60 秒
    EOS R + EF 16-35mm f/2.8L II USM,光圈 F5、感光度 ISO 3200、快門 1/60 秒
    EOS R + EF 16-35mm f/2.8L II USM,光圈 F4、感光度 ISO 400、快門 1/80 秒

    下午有下點小雨,在下坡路段,很容易滑倒,這時候可以感覺到登山杖的重要性。

    EOS R + EF 16-35mm f/2.8L II USM,光圈 F4、感光度 ISO 800、快門 1/60 秒

    經過酒瓶營地時,我以為酒瓶的數量大概就跟我看到的照片差不多,殊不知其實在這附近都是滿地的酒瓶。

    EOS R + EF 16-35mm f/2.8L II USM,光圈 F4、感光度 ISO 4000、快門 1/80 秒

    下切到水漾森林時雲霧繞著,回頭看看剛走下來的路,這景色根本是在仙境裡,沒有爬過,也不會知道這裡會這麼美,我相信許多山友們,也是因為看到台灣的美,而愛上山林。

    EOS R + EF 16-35mm f/2.8L II USM,光圈 F2.8、感光度 ISO 2000、快門 1/80 秒

    紮營在水漾森林的夜晚,很幸運的沒有商業團,人也不多,都是志同道合的山友,天色暗下,天空的雲霧漸漸散去,天空無數的星斗看的一清二楚,伴著蟲鳴聲入睡,結束第二天的行程。

    EOS R + EF 16-35mm f/2.8L II USM,光圈 F2.8、感光度 ISO 3200、快門 15 秒

    第三天,天一亮,揭開水漾森林的面紗,雲霧退散的水漾森林,枯木一根根豎立在水面上,隨著太陽升起,色溫改變,天空的顏色轉換,看著水漾森林就是像是在看Show一樣的好看。

    EOS R + EF 16-35mm f/2.8L II USM,光圈 F5.6、感光度 ISO 100、快門 1/40 秒
    EOS R + EF 16-35mm f/2.8L II USM,光圈 F5.6、感光度 ISO 100、快門 1/320 秒

    水漾森林是一座九二一大地震後形成的堰塞湖,枯木在水中,之後還是有可能倒下,所以還是把握當下紀錄水漾森林的樣貌以及特寫。

    EOS R + RF 24-105mm F4-7.1 IS STM,光圈 F7.1、感光度 ISO 100、快門 1/25 秒
    EOS R + RF 24-105mm F4-7.1 IS STM,光圈 F7.1、感光度 ISO 100、快門 1/25 秒
    EOS R + RF 24-105mm F4-7.1 IS STM,光圈 F7.1、感光度 ISO 100、快門 1/25 秒

    在湖邊發現一隻短痣勾蜓,透過 RF 24-105mm f/4-7.1 IS STM 的 0.4 的放大倍率,可以更貼近物品的拍攝。

    EOS RP + RF 24-105mm F4-7.1 IS STM,光圈 F7.1、感光度 ISO 400、快門 1/80 秒

    這次帶著RF 24-105mm f/4-7.1 IS STM的完成了三天兩夜的阿溪縱走,拿到鏡頭時,腦中浮現的第一句話是真的好輕,握在手上與 RF 35mm f/1.8 Marco IS STM 重量感覺差不多,搭配 EOS R 的手感還算不錯,由於機身比較重,在把握時右手的施力會比較多一些,但擁有 24-105mm 這個有小廣角又有小望遠的焦段,搭配五級防手震、手動微距功能,算是一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鏡頭。

    RF 24-105mm f/4-7.1 IS STM 這顆鏡頭對我來說,在戶外活動期間,是一顆非常棒的鏡頭,主要的原因就是輕,畫質部分我也能夠接受,也夠應付大部分的構圖畫面,因此是隨身拍攝的好夥伴。若需要大光圈的話也會多帶一顆RF 35mm f/1.8 Macro IS STM,來配合補一些想要的畫面,當然的,如果是很在意細節畫質的人,RF 24-105mm f/4L IS USM 跟 RF 24-70 f/2.8L IS USM 會是另一種選擇。

    EOS RP + RF 24-105mm F4-7.1 IS STM,光圈 F7.1、感光度 ISO 100、快門 1/25 秒

    相關連結

    EOS RP (RF 24-105mm f/4-7.1 IS STM)

    .2,620萬像素全片幅影像感測器
    .雙像素CMOS自動對焦,0.05秒高速對焦能力
    .多達4,779個自動對焦點位置

    建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