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 Canon EOS R 勇闖非洲 鏡頭下的驚奇之旅
攝影及撰文:吳建衡Ed Wu
非洲,一塊對台灣人感覺陌生又神秘的大陸,其自然生態、人文風景,令人著迷,在造訪了印度、巴基斯坦、緬甸、孟加拉等國家後,知名的人文攝影師吳建衡這次再度前往非洲西岸,帶著 Canon EOS R 相機一起,拍攝獨特的面具文化,搭配三顆新推出的 RF 鏡頭,以細膩的畫質紀錄部落裡的人文樣貌。
關於攝影師
吳建衡 Ed Wu 就讀大學時期剛好有機會到國外實習和旅行,也因為這些機緣,有比較多機會看到不同故事,因此在結束《台灣三太子遊 72 國》之後,決定拿起相機並透過影像將在世界各地看到的故事帶回來台灣,並讓更多人知道。
拍攝器材
相機:EOS R
鏡頭:
RF 24-70mm F2.8L IS USM
RF 15-35mm F2.8L IS USM
RF 24-240mm f/4-6.3 IS USM
非洲 Bagangte 部落,透過吳建衡與 EOS R 相機的拍攝,紀錄了台灣較難見到的非洲面具文化樣貌。
這次的非洲之旅去了哪些國家嗎?為何選擇面具作為拍攝題材?
這次去的是西非的奈及利亞、喀麥隆兩個國家,這兩個國家較少台灣人知道,也很少台灣人去,但這裡的面具文化很特別,整個畫面很有衝突性,對台灣人來說是很難得接觸到的影像。至於為何選擇面具文化作為拍攝主題,其實面具文化在全世界很多地方都有,像是台灣的八家將、神偶,日本的天狗、泰國、歐洲等地都有,在每個文化中面具都代表著不同的意義,但很多都是代表著過世的祖先,而族裡的長輩透過穿戴面具這件事情,傳遞先人所留下來的智慧,去教導後人該怎麼樣過生活。
而走了世界一圈,超過 72 個國家之後,我發現不論是那個國家的面具文化,即便在外型、儀式上有所不同,但是背後傳達的意義卻很相近,這代表即便是不同文化的人類,內心的需求是其實都是一樣的,需要有一個代表物、形象或是宗教的力量,來慰藉自己的心,這其實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也讓我選擇去探尋面具這個故事的主要原因。
這次去西非拍攝了哪些部落,有哪些面具的印象是比較深刻的?
這次去西非兩個國家拍攝了 4 個部落,在面具上有很大的差異,在那邊不同的部落、不同的村子就有不同的面具崇拜,在外型上就有不同的樣貌。像是有些村子崇拜的是大象,面具就會呈現大象的外型。而另一個村子崇拜的是蛇,就會有蛇的意象在面具上,而這都代表著該部落祖先傳承下來的形象。
在拍攝面具的過程中,往往帶有相當強烈的儀式感與當地文化
而這次拍攝的部落面具都相當特別,包括材質、形象等,都是非常少見的。像是在其中一次拍攝中,來了 100 多人,但這 100 多人並非來自同一個團體,而是分別來自不同 4 個族群,有點像是在台灣一個八家將團中,有來自 4 個宮廟的成員一樣。另外除了面具外貌、材質外,在聚會時那個氛圍,也是很值得拍攝的素材,像是他們在給我拍照前,還要先請示神明,那股儀式感相當的強烈,也是很吸引我的地方。
這次並不是第一次去非洲拍攝,而這次使用 EOS R 及 RF 鏡頭,跟以往的拍攝體驗有什麼不同?
其實在上次去緬甸拍攝的時候,我就已經開始改用 EOS R 系統了,在這段時間用下來,其實跟我先前使用的 EOS 系統在轉換上沒有太大的困難。而 EOS R 就機身來說,最喜歡的部份是 LiveView 螢幕拍攝的部分,對人文拍攝來說,有時需要一邊拍攝的時候,一邊注意現場的環境,透過 LiveView 拍攝,眼睛不用一直盯在觀景窗,而且 EOS R 的螢幕觸控對焦相當精準,在拍攝時可以讓我很快的對準我要拍攝的主體,加上螢幕可以翻轉,再把相機舉高,或是低角度拍攝時,翻轉螢幕加觸控對焦拍攝的結合,比起以往透過觀景窗取景拍攝的方式方便太多了。另外 EOS R 的觸控螢幕也帶來操作更直覺的好處,透過螢幕點選方式的功能操作,在調整切換的時候更簡單,在人文拍攝上非常有幫助。
EOS R 直覺化的觸控操作,對於攝影師來說能夠即時拍出想要的畫面。
這次除了 EOS R 機身外,還另外搭配了新的三顆 RF 新鏡頭,可以分別說說對這三顆鏡頭的使用心得嗎?
這次我帶了三顆 RF新鏡頭去非洲,分別是 RF 15-35mm f/2.8L IS USM、RF 24-70mm f/2.8L IS USM、RF 24-240mm f/4-6.3 IS USM,其中我最常用的就是 RF 24-70mm f/2.8L IS USM,這顆鏡頭的畫質非常好,幾乎可以取代定焦鏡,像是在拍攝面具過程中,其實很注重面具的細節的描寫能力,RF 24-70 f/2.8L IS USM 在這部份的表現給我很大的信心,像是面具表面的紋理、材質、色彩等,RF 24-70 f/2.8L IS USM 的細節描寫力真的相當出色,表面材質、光澤的處理也很好。
RF 24-70mm f/2.8L IS USM 的細節描寫力相當驚人
RF 24-70 f/2.8L IS USM 可以透過散景切離背景,但又保留了背影(景)意涵。
另外在拍攝的過程中,我也經常碰到需要透過大光圈淺景深來模糊背景、突顯主題的情況,RF 24-70mm f/2.8L IS USM 在這部分的表現也相當好,即便背景是線條相當強烈的草原地帶,也能透過柔順的焦外成像,讓觀賞者不會被背景的長草干擾之餘,又能意識到是在非洲草原地帶拍攝的影像。
而 RF 15-35mm f/2.8L IS USM 我主要是用來拍攝多人一起入鏡的場合,這部分不僅講求細節的描寫能力,也要達成邊緣畫質與中央畫質近似的要求,否則在畫面邊緣的面具細節就會不清楚。RF 15-35mm f/2.8L IS USM 在這部分表現的相當不錯,得益於 EOS R 系統縮短的鏡後距離以及 RF 鏡頭重新設計的光學鏡片組成,RF 15-35mm f/2.8L IS USM 的邊緣畫質並沒有下降,在拍攝時並不用刻意顧慮這點。
使用 RF 15-35mm f/2.8L IS USM 拍攝的照片,可見邊緣畫質並沒有顯著下降
RF 24-240mm f/4-6.3 IS USM 我主要是用在拍攝長焦以及錄影部分,除了透過長焦段拍攝具有壓縮感的照片外,這次我也開始嘗試進行影片拍攝,而 RF 24-240mm f/4-6.3 IS USM 從 24mm 起跳的 10 倍大範圍變焦,在錄影的時候其實是很方便的,加上在非洲還是有很多人不喜歡被近距離拍攝,所以透過長焦拍攝,能夠省下很多不必要的困擾,在拍攝時也更能捕捉到真實的面貌。
透過 RF 24-240mm f/4-6.3 IS USM,在不打擾當地人的情形下進行拍攝
EOS R 加 RF 鏡頭在低光源環境下拍攝是否可精準對焦?
其實這次在拍攝時有個場景,是在昏暗的樹林裡進行拍攝,加上面具本身也是黑色的外表,對於相機的對焦系統來說其實是個很大的考驗,不過利用 EOS R 搭配 RF 24-70mm f/2.8L IS USM 拍攝的結果卻讓我相當滿意,透過可以在最低 -6 EV 自動對焦的能力,即便是在這麼昏暗的環境下,也能夠準確快速的對面具主體進行對焦拍攝,加上這次 RF 鏡頭上的電子接點增加到 12 個,也加快了不少相機與鏡頭間,還有對焦與測光上溝通速度,這對於在部落需要快速拍攝時,給了我相當大的便利。
在樹林中拍攝的面具影像,利用 EOS R -6EV 的對焦能力,可以很精準地對主體進行對焦
總結一下這次使用 EOS R 加三顆 RF 新鏡頭的拍攝心得
其實先前無反光鏡系統往往給人較入門、可靠性較低的印象,但在 EOS R 上面並非如此,在非洲這種較為嚴苛的環境下,EOS R 與三顆 RF 新鏡仍然表現了穩定的可靠度與優秀的拍攝品質,尤其是 RF 24-70mm f/2.8L IS USM 的畫質表現真的讓人驚艷。另外,EOS R 機身本身極具直覺的操控性、翻轉螢幕、高速觸控對焦等表現,顛覆了我對無反光鏡相機的印象,這次使用過以後,真的很難回去用傳統的 DSLR 單眼相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