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裝上陣、深度探索
RF 長焦鏡頭下的鳥類及生態攝影之美
攝影:吳志典
隨著影像科技的日益進步,無反光鏡相機成為攝影領域的潮流,而專注於飛羽及生態攝影的吳志典老師則完美展現了 Canon EOS R6 Mark II 無反光鏡相機與RF長焦鏡頭組合的強大潛力。在過去一年的使用中,他不僅拍攝出色的鳥類動態,更進一步將家庭旅遊與生態攝影巧妙結合,記錄了無數令人驚豔的畫面。本文將深入探討他的拍攝心得與器材選擇。
白斑黑石䳭
無反光鏡相機時代的轉變與適應
吳老師在訪談中提到,從傳統單眼相機進入EOS R無反光鏡系統的過程中,「所見即所得」的特性帶來了全新的拍攝體驗。他強調:「你在觀景窗中看到的影像亮度,直接反映出最終的照片效果。」這種即時回饋讓他能快速調整曝光設定,減少後期調整的需求。甚至,基於 EOS R6 Mark II 的高性能,他更偏好以 JPEG 格式拍攝,以發揮機身最高的連拍能力。
魚鷹
蜂鷹
EOS R 無反光鏡系統的另一大進步在於強大的對焦系統。吳老師指出,全區域對焦的便捷性讓他徹底拋棄過去僅使用中央對焦點或是少數的十字型對焦點的習慣。因自身操作習慣而設定在機身上的快速鍵,使他能在必要時快速縮小對焦範圍,在需要的時候進行精確控制。「你要相信相機的全區域自動對焦,才能充分發揮無反光鏡相機系統的優勢」他說道。
遊隼
遊隼
遊隼
吳老師選用的 Canon EOS R6 Mark II 是一台強調速度與精準度的全片幅無反光鏡相機。這台相機的自動對焦系統尤其出色,具備快速且準確的鳥類眼睛對焦與追蹤功能,即使是快速飛行的鳥類也能輕鬆捕捉。在連拍性能方面,EOS R6 Mark II 能以每秒 40 張的速度拍攝,使得他能抓住飛鳥展翅或捕食等瞬間動作。
大卷尾
大卷尾
除此之外,EOS R6 Mark II 的高 ISO 性能為生態攝影增添了更多可能性。在清晨或黃昏等光線較弱的場景下,高達 ISO 6,400 的低噪點表現,讓作品依然能保留豐富的細節與自然氛圍。
五色鳥
他特別提到上面這張拍攝五色鳥挖洞的照片:「木屑噴飛的瞬間十分特別,這是我在學校教室裡就可以拍到的照片,帶學生解說時偶然拍到的,令人印象深刻。」
拍攝鳥類與生態的實用技巧
作為一位資深飛羽攝影師,吳老師以 Canon RF 100-500mm F4.5-7.1L IS USM 和 RF 200-800mm F6.3-9 IS USM 鏡頭拍出了多幅精彩的鳥類照片。他分享了拍攝飛鳥的核心技巧,例如捕捉燕子的動態飛行。他指出,燕子飛行速度快,且需要大群活動時的適當光線條件才能更容易成功拍攝。透過觀察飛行路線及進場位置,並使用 1/3200 秒快門速度來凍結動作,吳老師成功地記錄下燕子的優雅姿態。
家燕
他也強調:「光圈需保持最大,例如 RF 100-500mm F4.5-7.1L IS USM 的 f/7.1或RF200-800mm F6.3-9 IS USM 的 f/9 能提供最佳效果,再根據當時光線調整 ISO。」這種細緻的操作讓他在面對快速變化的野外環境時,依然能捕捉到每一個精彩瞬間。
赤腰燕
家燕
吳老師指出,選擇適合的鏡頭是生態攝影成功的關鍵之一。他的創作過程中主要使用了以下兩支鏡頭:
1. RF 100-500mm F4.5-7.1L IS USM
這支鏡頭具備靈活的焦段範圍,適合拍攝中距離飛羽與棲息的動物。500mm 的長焦端能夠拉近主體,並壓縮背景,使畫面更具層次感。同時,內建的影像穩定系統(IS)在手持拍攝中提供了極大的穩定性,讓吳老師在追蹤飛鳥時更加得心應手。
赤腰燕
家燕
2. RF 200-800mm F6.3-9 IS USM
對於遠距離主題的拍攝,這支鏡頭提供了更大的靈活性。吳老師特別提到,800mm 的焦距在拍攝難以接近的鳥類或野生動物時,能提供無與倫比的便利性。此外,雖然光圈值相對較小,但在戶外充足光線下仍能保證畫質的銳利度和色彩還原。
小雨燕
反嘴鷸
兼顧家庭與拍攝的平衡之道
身為一名攝影師,陪伴家人旅行對吳老師而言同樣重要,吳老師分享了他的時間管理之道。「早晨是鳥類活動的尖峰時段,所以我會提早起床,利用 Google 地圖尋找住宿地附近的公園或水域。」在短時間內完成拍鳥行程後,他再回到家人身邊,繼續旅遊行程。
阿蘇火山
RF100-500mm F4.5-7.1L IS USM 鏡頭的輕便性為他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他說:「即使是在旅途中陪伴家人,我也會隨身攜帶這支鏡頭。不僅能隨時捕捉鳥類,也能拍攝家人。」
阿蘇火山
黑尾鷗的拍攝地點是在日本的伊根舟屋,這個地方的黑尾鷗大多聚集在港口,成群飛舞,並且只要有船出海,牠們就會圍繞著船尋找食物,非常活躍。由於黑尾鷗的體色主要是白色,Canon EOS R6 Mark II 的自動對焦系統對於這類亮色系的鳥類能輕鬆鎖定,對焦速度與準確度表現極為穩定。即便是在背景較為複雜的伊根舟屋建築群中,也能快速準焦,讓拍攝變得輕鬆簡單。
黑尾鷗
黑尾鷗
黑尾鷗
黑尾鷗
黑尾鷗
值得一提的是,伊根舟屋這個地方本身就有著獨特的景觀特色,這些房子建在水上,底層設有停泊船隻的空間,類似於車庫的設計,而人們的居住空間則位於二樓以上的結構。因此,在拍攝黑尾鷗的同時,還能將這些具地方特色的船屋建築納入畫面,增添照片的故事性與在地風情。整體來說,EOS R6 Mark II 的表現讓拍攝這類場景既輕鬆又愉快,並能輕易捕捉動態與細節。
黑尾鷗
黑尾鷗
黑尾鷗
黑尾鷗
大杜鵑是一種在臺灣被列為迷鳥的稀有鳥類,平時很難拍攝得到。然而,在這一次與家人一起到九州的阿蘇火山觀光時,竟意外在火山旁的山谷中近距離觀察到牠的身影。當時,大杜鵑不僅在附近不停鳴叫,還表現出自然的捕食行為,甚至當場抓蟲進食,整個過程讓人感到驚喜而特別。
大杜鵑
大杜鵑
大杜鵑
同樣是在阿蘇火山,還幸運地拍到了草鵐的歌唱照片,這也是一個非常珍貴的瞬間畫面。
草鵐
此外,赤胸鵐也是在臺灣極為少見的鳥類,也與大杜鵑一同出現在這趟旅途中。赤胸鵐擁有鮮豔的羽色,能近距離捕捉到牠們的美麗身影,格外令人感動。
赤胸鵐
赤胸鵐
生態拍攝的難忘瞬間
吳老師在過去一年的拍攝中,收穫了許多難忘的作品,他以Canon EOS R6 Mark II 和 RF 長焦鏡頭忠實記錄了自然的奇妙。拍攝招潮蟹時,使用的相機設定與拍鳥相同,但相較於鳥類,招潮蟹的動態更為穩定,牠們不會到處亂動,只是在原地用夾子不斷地夾起爛泥巴進食。因此,拍攝招潮蟹相對更容易,能更專注於構圖與細節的捕捉。
台灣招潮蟹
弧邊招潮蟹 (網紋招潮蟹)
至於白頰山雀,這是一個讓吳老師感到驚艷的拍攝題材,他捕捉到白頰山雀叼著毛毛蟲的瞬間,這張照片進行了幾乎 1:1 的裁切,依然保留了非常細緻的解析度,畫質表現讓人印象深刻。這樣的細節展現,充分證明相機在解析度和畫質上的優秀能力,即使進行極端裁切,也能呈現出清楚而細膩的畫面,展現了 Canon 拍攝設備的強大性能。
白頰山雀
在一次拍攝赤腹鷹的經驗中,有兩張照片令吳老師印象深刻。當時,赤腹鷹距離他非常近,但前方有許多樹葉遮擋著視線。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利用相機的快速鍵,啟用了「最小對焦點」的設定,成功克服前景遮擋,成功將焦點鎖定在赤腹鷹身上,拍攝到赤腹鷹穿透樹葉後的清楚影像,他認為這種操作設定能在複雜環境中提供極大的便利性。
赤腹鷹
如果仔細觀察照片,仍然能察覺畫面中略帶綠色的色調,這正是因為樹葉遮擋光線而產生的效果。這張照片是透過綠葉縫隙捕捉到的,而這樣的拍攝結果,不僅展現了赤腹鷹的細膩細節,也證明相機對焦系統的強大性能,即使面臨複雜環境,也能輕鬆應對,讓作品達到驚艷的效果。
赤腹鷹
赤腹鷹
此外,在今年 9 月,吳老師前往貢寮的田寮洋拍攝,恰巧遇見黃頭鷺成群遷徙的壯觀場景。黃頭鷺的數量之多,宛如一條在田野間蜿蜒的白龍,密密麻麻地飛舞,畫面十分震撼。黃頭鷺就是俗稱的「白鷺鷥」,牠們每年秋季遷徙時,總會以如此驚人的規模出現,景象壯麗非凡。如果能在此時捕捉到這些畫面,絕對是難得一見的精彩瞬間。
黃頭鷺
黃頭鷺
黃頭鷺
令人驚喜的是,吳老師還在田寮洋發現了一隻白斑黑石䳭的身影。這種鳥雖然因外觀低調而不太引人注目,且多被歸類為籠中逸鳥,但這隻鳥在田寮洋的活動方式卻與一般野鳥無異,包括覓食和飛行的行為,都展現出自然野生的特質。當時,它多次旋停、起飛,吳老師也拍下了好幾張動態照片。能在這片田野中邂逅這樣的鳥種,著實令人感到意外又興奮,成為這次田寮洋拍攝的又一亮點。
白斑黑石䳭
白斑黑石䳭
白斑黑石䳭
白斑黑石䳭
吳老師對 Canon EOS R6 Mark II及兩支 RF 長焦鏡頭的組合表現讚譽有加。他提到,這套設備的輕便性使得長時間拍攝不易疲憊,同時,對焦性能與畫質的穩定輸出讓他能專注於創作。「每一次按下快門,都是一種與自然互動的體驗,」吳老師說。「透過鏡頭觀察世界,我深感自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而器材正是我與自然溝通的橋樑。」
白斑黑石䳭
白斑黑石䳭
科技與熱情的完美結合
吳志典老師以其敏銳的觀察力與出色的技術,將Canon EOS R6 Mark II相機與RF100-500mm F4.5-7.1L IS USM、RF200-800mm F6.3-9 IS USM鏡頭的潛能發揮到極致,創作出一系列充滿生命力的飛羽與生態作品。他的經驗提醒我們,卓越的器材、專業的技巧與對自然的尊重,是生態攝影成功的關鍵。透過他的作品,我們看到了科技與熱情結合的無限可能,希望他的分享能啟發更多攝影愛好者,拿起相機探索自然的美妙瞬間。
更多精彩作品分享:
白刃蜻蜓
紅領瓣足鷸
黃足鷸
鳳頭燕鷗
五色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