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鐵道硬漢之旅 - 五天4,650公里日本新幹線大暴走
緣起~~
台灣高鐵從 2004 年引進 700T 以來,轉眼間也已過了 15 個年頭,雖然期間有陸續購入不少新車,不過車型始終就只有一款 700T,拍久了難免會覺得有些枯燥乏味、沒有動力,所以這次五天的鐵道之旅,由於時間相當地寶貴,因此我把拍照重心都放在日本新幹線上頭,希望挑戰五天完爆「東海道新幹線」、「東北新幹線」、「北海道新幹線」、「秋田新幹線」、「北陸新幹線」、「山形新幹線」與「上越新幹線」的任務。
器材準備與建議
(△) |
(O) |
初次見到新幹線列車時不要太過興奮,記得要等列車進入理想甜蜜圈後再按下快門,這樣比較容易獲得理想畫質與畫面。
(原圖) |
(RAW檔編修後) |
建議各位可積極使用 RAW 或 RAW + JPEG 檔格式拍攝,這樣事後透過後製處理,將能讓作品呈現更趨完美。
真的出門後才知自己砲短(泣),以前在拍攝台灣高鐵 700T 時,只要使用 Canon EOS 80D + EF 100-400mm F4.5-5.6L IS Ⅱ USM + EF 1.4× Ⅲ 增距鏡,幾乎拍攝各種角度或景點都無往不利,但這次我帶著這套組前往挑戰日本新幹線,真心覺得其拍攝難度比起台灣高鐵複雜許多,一來其列車編制超長(光看月台長度就知道了),若沒事先做好功課掌握列車到站∕過站的時間與方向,要臨時月台兩邊跑幾乎不太可能;二來因為東日本腹地廣大,很多站體遙望都是沒有盡頭的軌道,所以初次看到新幹線列車現身時,千萬不要急著按下快門,因為你的砲的焦段一定不夠長,切記一定要等列車進入理想甜蜜圈範圍後再按下快門,這樣比較容易捕捉到較佳畫質與構圖理想的影像畫面。
另外,若狀況允許下,建議各位可多帶台機身銜接中廣角焦段鏡頭備用,這樣兩機兩鏡作業下,就能同時捕捉望遠與中廣角雙重畫面,不然有時一般列車都要等上個大半鐘頭,不一次多拍些相當地不划算。至於三腳架或單腳架有需要?理論上是需要的,不過礙於安全理由與機動性,這次我都全程使用手持進行拍攝。
拍攝新幹線列車相機該如何設定?其實,我全程都使用AV光圈先決模式,並隨時留意安全快門速度,一般來說,除非環境光線太過昏暗,不然多數都能捕捉到清晰、銳利的影像作品。此外,我還積極使用 RAW 或 RAW+JPEG 檔格式拍攝,一來可透過後製編修來讓影像呈現更趨完美,再者也能轉存高解析JPEG或TIFF格式,以提供二次裁切構圖的可能。
各路線行駛之新幹線列車型號
-
東海道新幹線:N700系
-
北陸新幹線:E7、W7系
-
上越新幹線:E4系、W2系
-
山形新幹線:E3系
-
秋田新幹線:E6系
-
東北新幹線:E2、E3、E5(H5)+E6系
-
北海道新幹線:H5系、E5系
行程規劃
Day 1(東海道新幹線)
搭乘當天凌晨 01:50 飛機,抵達成田機場約早上 6 - 7 點 → 出關兌換全國版 JAPAN RAIL PASS(七日期間綠色車廂;38,880 日圓,約NT$ 10,700)→ 07:47 出發前往東京駅,抵達約 09:03 → 停留東京東海道新幹線月台拍照約半小時(捕捉 700 系與 N700 系列車)→ 09:33 東京駅出發前往小田原駅,抵達約 10:07 → 11:06 小田原駅出發前往三島駅,抵達約 11:22 → 11:47 三島駅出發前往京都駅,抵達約 13:47 → 前往京都鐵道博物館,停留約 3 小時半 → 17:13 京都駅出發前往新大阪駅,抵達約 17:26 → 17:36 新大阪駅前往新神戶駅,抵達 17:48 → 19:20 新神戶出發返回京都駅,抵達 19:34 → 夜宿京都
小田原駅一側是起伏彎道一側是隧道口,只要站於月台中央,就能一次拍到雙重畫面。
新神戶是一個被兩座山間隧道包圍的月台車站,可一次拍足新幹線列車進出隧道的各種趣味畫面。
第一天抵達東京,原本想說一路向南直通京都,不過礙於 JAPAN RAIL PASS 無法搭乘最快速的 Nozomi(のぞみ)號列車,所以當下就索性地中途找了小田原駅暫留,該站和多數熱門鐵道攝影名站相同,都具備了上下起伏彎道與一旁就是隧道口的特色,再加上東海道新幹線車次往返班次相當地密集,所以在該站即使短時間的暫留,也能一次拍到各種精彩畫面,值得推薦給各位。至於為何要前往三島駅?主因在於這時段剛好沒有直達京都的 Hikari(ひかり)號列車,所以為了能更快速抵達京都,只好選擇先搭 Kodama(こだま)號去三島駅轉車,當然若各位不趕時間的話,是可以在小田原駅慢慢候車、慢慢拍,相信一定會帶給你不少拍攝樂趣。
抵達京都駅後,重頭戲應該就是這幾年才開幕的京都鐵道博物館。它距離京都駅不遠,步行約 20 分鐘就能抵達。京都鐵道博物館其實就是由之前梅小路扇形車庫與大阪交通科學博物館所共同整併而成,內部除了展示蒸氣火車進化至新幹線共 53 輛代表性列車以及各種體驗區外,於後方還能參觀扇形車庫以及實際感受蒸氣火車的獨特魅力,一般來說,各位若時間較為充裕的話,是可以安排個半天慢慢走、慢慢拍,但由於我們還要趕往下個行程拍攝,所以這邊我們只暫留了約 3 個小時半。離開京都鐵道博物館後,接著便搭車前往新大阪駅與新神戶駅,新大阪駅由於匯集了東海道與山陽新幹線列車,所以有時還能看到來自九州新幹線鹿兒島直達新大阪的 みずほ 或 さくら 列車,甚至山陽新幹線區間才看得到的 Hikari Rail Star 列車,就連最近很夯行駛新大阪-博多 Hello Kitty500 系彩繪列車都有機會拍到,至於會遇到哪些列車,就只能碰碰運氣囉!而新神戶駅則是一個被兩座山間隧道所包圍的一個月台車站,由於頗具特色,再加上列車班次往返相當地密集,這邊只能用拍到爽來形容,雖然此站我們暫留時間並不長,不過已累積了一堆超讚圖庫,當然第一天就這麼操,回到京都飯店後立馬就倒頭大睡~~沒力了!!
Day 2(東北新幹線+秋田新幹線)
06:23 京都出發,抵達東京駅 09:10 → 停留 1 小時,拍攝東北、北海道與北陸新幹線列車(E2∕E3∕E4∕E5∕E6∕E7)→ 10:20 出發前往盛岡駅,抵達 12:33 → 14:07 出發前往北上駅,抵達 14:26 → 15:34 出發前往盛岡駅,抵達 15:54 → 16:35 盛岡出發前往角館駅,抵達 17:28 → 夜宿角館
東京駅是全國多數新幹線的首發站(九州新幹線除外),所以各位只要短暫停留,就能拍攝到各式新幹線喔!
盛岡駅是東北(北海道)新幹線與秋田新幹線的匯集點,所以可在該站看到E6系與E5系或H5系列車解聯畫面,相當地有趣!
E6 車系在盛岡駅與E5系或H5系列車解聯後,就會獨自駛往秋田新幹線。
在京都休息一晚後,隔天一早便移動往東北新幹線出發,過程中,我們特別暫留了東京駅約 1 小時,因為東京駅是全國新幹線的首發站(九州新幹線除外),所以能在短時間內捕捉到各式車種與畫面,不過切記不要因拍上癮而忘了搭上預訂列車喔!接著我們一路向北前往「北上駅」與「盛岡駅」這兩個熱門站點出發,由於北上駅是屬於小站,所以建議各位可以和我們一樣,先搭直達車至盛岡駅後再搭車回返至北上駅,這樣在行程安排上會比較省時。
盛岡駅是東北(北海道)新幹線與秋田新幹線的匯集點,一般 E6 系列車(秋田新幹線行駛列車)從東京出發,都會和 E5 系或 H5 系列車併結行駛,至盛岡駅後再解聯獨自行駛至秋田,所以各位可在該站看到、拍到列車解聯的趣味畫面喔!至於北上駅,則是鐵道迷必拍熱門站點之一,這是屬於一個開放式月台,兩側都有寬闊的取景角度,不過鐵道迷最喜愛的應該還是往新青森方向,出月台後軌道所呈現的上下起伏坡道,不管是任何天候、任何季節都能拍到壓縮感極佳的影像作品,不過前提是,你的砲要夠長,不然只能乾瞪眼囉!
最後這邊有幾點小提醒給各位,第一、由於東北新幹線屬於狹長路線,若再加上平日離峰時段一小時可能雙向只有 3 - 4 班列車,所以建議各位最好能準備兩機兩鏡備戰,以便能同時捕捉望遠與中廣角雙重畫面,這樣才符合經濟效益。第二、由於這兩個站體較長,建議各位最好能事先觀察拍攝角度與隨時掌握列車到站∕過站時間,才能避免列車來時手忙腳亂。其實,雖然我在這兩個站待了一整個下午,不過實際可拍到的班次並不多,未來若還有機會的話,我是滿希望能帶著大砲回到此處來重新挑戰。
完成北上駅與盛岡駅拍攝後,接著轉乘秋田新幹線 E6 系列車前往秋田。秋田新幹線由於是和在來線共軌共線營運,所以各位可以發現, E6 系列車在這條線路上的行駛速度並不快,最高速度只為 130km,雖然少了一份奔馳快感,不過卻多了一份欣賞田園風光的悠閒。其實,秋田新幹線沿途都有不錯的取景角度與位置,再加上 E6 系列車紅色外觀極為搶眼,要不是這趟旅程時間不夠充裕,不然我是還滿想在這邊待上個一、兩天慢慢走、慢慢拍。這天,我們夜宿在角館,角館是日本相當著名的賞櫻、賞楓私房景點,不過由於我們抵達時已接近傍晚時分,再加上體力耗盡,只好趕快洗香香睡覺來迎接明天的另一場硬仗。
Day 3(秋田內陸線+奧羽本線+北海道新幹線)
05:13 角館駅出發前往萱草駅,抵達 06:23 → 拍攝經典紅色鐵橋 + 火車 → 08:02 萱草駅出發前往阿仁和駅,抵達 08:09 → 09:30 阿仁和駅出發前往鷹ノ巣駅,抵達 10:24 → 11:10 鷹ノ巣駅出發前往大館,抵達 11:28 → 11:35 大館出發前往弘前,抵達 12:17 → 12:33 弘前出發前往新青森駅,抵達 13:15 → 13:52 新青森駅出發前往八戶駅,抵達 14:15 → 15:05 八戶出發前往新函館北斗,抵達 16:34 → 16:55 新函館北斗駅前往函館駅,抵達 17:09 → 前往金森紅磚倉庫用餐 → 回飯店休息
有別於前兩天的新幹線之旅,今天搭乘秋田內陸線反倒多了幾分的悠閒與恬靜。
萱草駅是個偏僻的小車站,若非為了拍攝這經典場景,一般遊客應該較少會在此站停留。
(E5系列車) |
(H5系列車) |
東北新幹線的 E5 系列車與北海道新幹線 H5 列車,基本上外觀都是相同的,差別在於 E5 系列車側條是顏色是粉紅色、而 H5 系列車則為薰衣草的紫色,而且內裝還會多了許多北海道雪花的圖案。
以前搭東北新幹線列車時,就曾看過一幅火車穿越紅色鐵橋的美麗畫面,最後經調查,原來拍攝場景就位於秋田內陸線的萱草駅,原本以為很容易就能找到拍攝位置,結果發現,不僅這小站人煙稀少,就拍攝地點也是到處亂竄才找到(還不是最佳位置),重點是,一旦拍完火車過鐵橋畫面後,還得拉著行李在山路間以跑百米速度趕回萱草駅,不然錯過又得等上好長一段時間,整趟行程也就被耽擱了,所幸最後終於順利趕上預訂車班。
接著我們搭車前往阿仁和駅換車前往鷹ノ巣駅,在阿仁和駅除了可和宣傳隊長合照外,還可順便吃個便餐稍微補充一下體力。至於鷹ノ巣駅則是秋田內陸線與奧羽本線的匯聚點,透過該點轉乘就能直達新青森,當然也能直通北海道新幹線,只不過由於奧羽本線路線較長,搭乘時間較久,建議各位可在大館或弘前這兩站稍做休息後再做出發,以免覺得路途無聊。其實,比較起秋田內陸線與奧羽本線,我個人還滿推秋田內陸線,不僅沿途景色優美,在某些路段,一旁的稻田上還會有各種圖案的裝置藝術,讓整趟旅程中可以充滿不同的驚喜。
說到這裡,各位一定覺得好奇,最後搭車到了新青森駅,不是就可以直接搭乘北海道新幹線列車前往新函館北斗車站?那為何還要往回搭至八戶駅?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目前北海道新幹線主要是由 E5 與 H5 系列車所共同運轉,但由於H5系列車僅有四組編成極為稀少,因此要搭到最新的 H5 系列車只能憑運氣囉!當然我們是抱著必搭到的強烈決心,所以即使要回搭至八戶駅才有機會和 H5 系列車一親芳澤也在所不辭。抵達新函館北斗駅後,由於已接近傍晚時分,當天大概只去金森紅磚倉庫簡單用餐後,就返回飯店早早休息。老實說,本來還要挑戰函館百萬夜景,不過已經沒有體力上山了,那就留點遺憾吧!下次才有再前往的動力。
秋田內陸線官方宣傳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1ZKj7l-_50
Day 4(北海道新幹線 + 東北新幹線 + 上越新幹線 + 北陸新幹線)
08:54 函館駅出發至新函館北斗駅,抵達 09:12 → 09:31 新函館北斗駅出發仙台駅,抵達 12:29 → 14:00 仙台出發前往福島駅轉乘至郡山,抵達 14:36 → 15:39 郡山出發前往那須塩原駅,抵達 16:01 → 17:02 那須塩原駅出發前往大宮駅,抵達 17:50 → 18:30 大宮駅出發前往佐久平駅,抵達 19:20 → 夜宿佐久平駅
在郡山駅兩側拍攝角度大同小異,都能拍到列車進站帶車身曲線的畫面,利用長焦取景,就能拍到不錯的影像畫面。
有秘境車站之稱的「安中榛名駅」一側是隧道一側是坡道,理論上只要待上一段時間,就能拍到不錯的影像畫面,可惜當天飄著細雨,且溫度驟降,只好趕快拍個幾張記錄就匆匆往下個景點前進。
有秘境車站之稱的「安中榛名駅」一側是隧道一側是坡道,理論上只要待上一段時間,就能拍到不錯的影像畫面,可惜當天飄著細雨,且溫度驟降,只好趕快拍個幾張記錄就匆匆往下個景點前進。
旅程的最後一天,當然要把握時間再衝刺一下。一早我們便搭乘第一班列車出發前往有秘境車站之稱的攝影名站「安中榛名駅」(介於高崎與軽井沢之間),該站位於山區,由於車站走向是月牙彎曲,一側是隧道一側是爬升坡道,所以只要利用中望遠鏡頭進行遠眺,就能拍到許多精彩畫面,可惜拍攝當天下著毛毛細雨且溫度瞬間驟降,穿著薄衫的我們只能趕快拍個幾張紀念照就趕快往下個景點軽井沢前進。軽井沢原本不在這次旅程規劃中,不過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既然天公不做美天氣不優,那就先暫時當個觀光客來軽井沢閒晃一下、用個餐吧!
用餐後,原本想說直接返回東京市區逛逛,不過突然有個念頭,既然都來了,也沒去過金沢駅,那何不順便去這全世界最漂亮車站看看呢!?金沢駅位於北陸新幹線的終點站,距離東京約450.5公里,大概就如同臺北至恆春距離,搭乘北陸新幹線最快約兩個半小時就可抵達,由於這次停留時間不長,所以我們只有在金沢駅站體內到處走走拍拍就匆匆離去,現在想起來還真有點可惜,不然應該是個值得探險的好地方,最後這趟硬漢行程也在金沢駅劃下完美句點,之後還有機會再見囉!
後記
當初行程規劃只是想說北海道新幹線剛開通沒坐過,那就來趟東京一路向北行程吧!哪知道越規劃越熱血,結果就利用了這短短的五天行程,幾乎跑遍了日本所有新幹線路線(山形新幹線除外),北至函館、南至新神戶、東至仙台、西至金沢,會累?老實說,對於一個中年大叔來說,真得滿操、滿累的,不過爽度滿分,問我未來有機會還會再來趟硬漢行程?答案是會的,希望有機會能將九州新幹線、山陽新幹線與甚至山形新幹線一次補齊,屆時再跟各位分享行程與心得,敬請期待!!
(撰文及攝影:DIGI PHOTO 林家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