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on EF 70-200mm F4L IS Ⅱ USM 開箱 ╳ 鐵道攝點實測






EF 70-200mm f/4L IS II USM實拍作品系列

不管是業餘玩家或者專業職人,在攝影包內總要擺支中望遠變焦鏡頭才安心。以前剛玩攝影時,俗稱小白的EF 70-200mm F2.8L USM,是我攝影包內的必備行頭,由於成像品質佳、焦段理想、視覺壓縮感強烈,再加上柔和散景,所以即使重達1.31Kg,我還是認命的背著它到處征戰,而且因為當時我買的是沒有IS防震版本,一旦遇到光線稍不理想環境或天候,三腳架就得同步扛出門,才能間接降低影像的模糊機率。後來隨著相機ISO感光可用度的提升,再加上小小白剛好釋出了IS防震版本,所以我曾認真思考是否要將小白換成更輕便的小小白IS,雖然光圈小了一級,不過卻多了輕巧性與手持彈性,算一算還是相當值得,儘管當時問世價不算便宜,但我還是入手了一顆,用到現在還算滿意,至少出勤率比起以前的小白高出許多。
其實,各位現在比我之前買小小白IS狀況幸福多了,當時的選擇性不多,現在若要我重選,我可能會在小小白IS、小小白IS 2與胖白(EF 70-300mm F4-5.6L IS USM)間做抉擇,不過最終若要入手的話,我還是會以小小白IS或小小白IS 2這兩顆為優先考量。為何要提前剔除胖白?原因很簡單,除了重量負擔較大外,主因在於這幾年我已入手了EOS M5,在1.6×焦距轉換率加持下,小小白IS或小小白IS 2望遠端也能達到320mm,所以相形之下,胖白望遠端的300mm也就變得沒那麼誘人了。至於小小白IS或小小白IS 2哪支值得入手?以下我就簡單進行實測,可做為各位入手前的參考。





EF 70-200mm f/4L IS USM
(小小白 IS)
|
EF 70-200mm f/4L IS II USM
(小小白 IS 2)
|
EF 70-300mm f/4.0-5.6 L IS USM
(胖白)
|
|
---|---|---|---|
鏡片結構 | 15組20片 | 15組20片 | 14群19片 |
光圈葉片數 | 8片 | 9片 | 8片 |
最小光圈 | F32 | F32 | F32-45 |
最近對焦距離 | 約1.2m | 約1m | 約1.2m |
放大倍率 | 約0.21×(望遠端) |
約0.27×(望遠端)
約0.1×(廣角端)
|
約0.21×(望遠端) |
手持防震性能 | 約4級 | 約5級 | 約4級 |
濾鏡口徑 | 67mm | 72mm | 67mm |
鏡頭尺寸 | 約172×76mm | 約176×80mm | 約143×89mm |
鏡頭重量 | 約760g | 約780g | 約1,050g |
三腳架接環 | AⅡ(WⅡ) | AⅡ(WⅡ) | C(WⅡ) |
遮光罩型號 | ET-74 | ET-78B | ET-73B |
▲規格比較表

EF 70-200mm f/4L IS USM一代鏡 vs 二代鏡

EF 70-200mm f/4L IS USM一代鏡 vs 二代鏡

EF 70‑200mm F4L IS USM一代鏡 vs 二代鏡
近攝寫真更容易
與小小白 IS 相較,小小白 IS 2 因為鏡組排列與形狀皆做了重新優化設計,所以可提供比前作更佳的成像品質與最近對焦距離。簡單一點來說,其最近對焦距離由前作的 1.2m 拉近至 1m,而且最高放大倍率也由原本的 0.21× 進化至 0.27×,能讓用戶在近攝時靈活度更高,創作出視覺張力更強的影像作品,當然你亦能搭配 EF 12 II 或 EF 25 II 增距延長鏡來增長拍攝焦距,以滿足不同場景、主題的拍攝需求。




內置三種IS防震機制
與前作相較,新一代小小白最大賣點之一,就是防震性能的提升。據官方說法,小小白 IS 2 由於採用新研發的控制 CPU 中央處理器,以及高性能陀螺儀加以優化之運算法,所以將能實現最大約5級的快門速度手震補償效果。以200mm望遠端來說,其安全快門速度為1/250 秒,但有了 5 級防震的加持,就能讓用戶即使快門速度達 1/8 秒,仍有機會手持拍出清晰、銳利影像。
另外,防震模式上,除了原本適用一般拍攝的 Mode1 與適合用於追焦拍攝的 Mode2 外,小小白 IS 2 還新增了 Mode 3,可用於拍攝足球或籃球等比較有規律性的運動,不過 Mode3 的 IS 防震機構僅在完全按下快門釋放鍵時才會補償做動,各位在應用時需特別留意。至於防震性能如何?我與前作小小白IS進行初步比較,經測試,若在 Mode1 模式下拍攝靜物(快門 1/8 秒),關閉 IS 防震功能,基本上手持拍攝照片都是糊的,但一旦開啟 IS 防震功能,就能大幅提升手持穩定性達8-9成,雖然小小白 IS 2 平均防震水準相較前作略好一些,但老實說差異並不大,不過有點倒是很明顯,那就是小小白 IS 2 防震補償做動明顯比起前作來得平穩、寧靜(小小白 IS 防震做動感受還滿明顯的),能讓我在影像拍攝時可更加專注!
EF 70-200mm f/4L IS II USM
其實,靜態影像防震測試,在 4 級(小小白IS)與 5 級(小小白 IS 2)差別不大狀況下,只要常在拍照練手力,再加上控制呼吸節奏,基本上在安全快門下,都能達到 8-9 成的手持影像成功率,所以這次我就特別帶著小小白IS 2來打打鐵鳥測試它的動態追焦表現。經簡單測試,我發現小小白 IS 2 比我之前用小小白 IS 或大白手持拍鐵鳥輕鬆得多,只要飛機從眼前水平通過,我只要順著飛機方向追焦拍攝,幾乎每次都有撈到 4-5 張清晰可用照片,和我之前大概只有 1-3 張相比,算是有著明顯進步,當然目前搭配測試的機身較新也有關係(目前我用 EOS 5D Mark Ⅲ),所以這結論僅供參考。
另外,附帶一提的是,小小白 IS 2 亦支援 EOS 6D Mark Ⅱ 所所內置的「搖攝」特殊場景模式,可針對主體移動速度與方向等數據進行分析,進而做出相對應的防震補償以降低影像模糊機率,這次我就是用這模式進行全程試拍,心得呢???我只能說這真得是個超好用的「傻瓜」模式,拍攝過程中,相機會自動根據環境與被攝主體狀況自動調整光圈、快門數值,而我工作則是手持專心拍好照片,當然影像成功率也就能大大提升。







來趟鐵道實測吧!!
拿到小小白IS 2這顆鏡頭時,我頭一個想法,就是來拍拍鐵道吧!其實,拍攝鐵道因應不同拍攝場景與角度,會用到的鏡頭焦段皆不同,不過若要在兼具安全與距離美感下取得理想拍攝角度,我個人還滿推70-200mm這個焦段,不過因為望遠端200mm在某些場景拍攝還是有些不太夠力,所以這次拍攝,我同步帶上了EOS M50,除了想透過焦距轉換率的加持,拍些較望遠畫面外,也希望能順便玩玩EOS M50的4K錄影與截圖功能,讓喜愛拍攝鐵道題材的同好們,能有不同的器材思考面向。
200mm對於拍攝鐵道題材來說,老實說,比較適合中短距離的拍攝(一般戶外場景我都會帶上100-400mm焦段+增距鏡才夠力),所以這次取景,我選擇了北部三處經典且容易前往的場景,分別為「牡丹車站」、「汐科車站」與「山佳車站」,如各位週末閒暇有空的話,也能帶著鏡頭去這邊打打火車喔!!另外,拍攝時,一定要嚴守鐵道相關規範,以免發生危險或受罰。





牡丹火車站
要拍攝鐵道,怎能不到牡丹火車站報到一下呢!牡丹最佳攝點有兩處,一處位於第二月台上,可輕鬆利用135mm端拍到經典牡丹坡作品,或者於後方拍到火車南下北上爬坡畫面,但可惜該角度200mm焦段似乎有點不太夠力,建議可搭配增距鏡或透過後製裁切方式來獲得較理想的影像作品。另一處攝點,則位於車站一旁的小斜坡,由於具備制高優勢,所以可拍到車站全貌與彎道曲線,但由於該攝點較靠近山邊,建議前往時擦點防蚊液防護,以免遭蚊子大軍的攻擊!!




汐科火車站
汐科火車站,對於鐵道迷來說,是必造訪攝點之一,除了極為漂亮的彎道曲線外,搭配獨特簍空站體設計,可拍出獨具風格的影像作品。該攝點最佳拍攝位置位於第一月台,中央雙鐵軌都是南下列車,所以各位只要同一方向,就能觀察目前火車到站狀況,這對於取景來說,可能省去不少心力。至於第一月台(1A月台)旁,則有單軌北上列車,由於取景角度不理想,建議各位可不用列入考慮。一般來說,汐科火車站,我常取景位置有兩處,第一就是車站天橋下月台入口處,可同步帶到站體、曲線與火車,不過這位置只能拍到火車屁股,無法拍到火車正面喔!另一取景攝點,則位於月台的中段位置(地下道入口與站務員休息站)附近,一來可拍到雙曲線車軌+火車正面,二來離站時,還能遠眺帶到車體與車站框架,頗為有趣!
拍攝小提醒:汐科火車站由於上下班時段人潮眾多,基於安全理由,這時段拍攝可能會遭到驅趕,建議各位可盡量避開該時段前往。
▲汐科火車站--EOS M50+小小白IS 2 4K錄影記錄。
▲汐科火車站--EOS M50+小小白IS 2 4K錄影記錄。



以下是之前測試大白EF 100-400mm F4.5-5.6L IS Ⅱ USM所拍攝之作品,大家也能做為參考。


山佳火車站
山佳火車站是我相當喜愛與推薦的一個鐵道攝點,不僅距離市區不遠,還擁有多個視角可以取景,若偶爾想出門放鬆拍個鐵道作品的話,山佳火車站絕對是最佳首選。山佳火車站最佳拍攝位置在第二月台,前後兩端都有不錯攝點,前端有個大山洞,利用 200mm 可輕鬆拍到火車進出山洞畫面,當然有時間的話,可以多點耐心等等,有時就能拍到兩班火車在山洞前交會的趣味作品。至於後端,由於柵欄旁就是一般民間車道,所以在取景時可同時帶入車道與鐵道,以營造出絕佳的交錯感,讓作品更添可看性。另外,後端還有一個火車涵洞,若各位有帶2×增距鏡或搭配APS-C片幅機身使用的話,還能遠眺火車進出涵洞畫面也頗為有趣!!
>▲山佳火車站--EOS M50+小小白IS 2 4K錄影記錄。




測試心得小結
小小白IS這顆鏡頭,對於我來說,一直是工作與旅遊的好伙伴,即使這幾年我旅行機身主力已慢慢轉往EOS M5,但若狀況允許下,我還是會帶上小小白IS隨行,畢竟其畫質、機動性與防震性能不是目前EOS M系列鏡頭所能比擬的。這兩週我帶著小小白IS 2到處試拍,以下為簡單心得分享,大家可做為參考,在重量與操控手感上,其實和前作差不多,不過因小小白IS 2變焦環多了腰身設計,所以在變焦上,我個人是覺得比較好拿捏、操控。對焦速度上,兩者都相當敏捷迅速,不管是透過觀景窗、螢幕或者轉接環至EOS M系列機身,其對焦速度都有相當水準,讓我直覺創作就能拍到想要的影像畫面。防震性能如何?若就靜態拍攝來說,我個人覺得兩者差異並不大,不過就動態追焦來說,小小白IS 2其影像成功率就稍高一些,至於高多少?每人手持穩定度狀況不一,但就我而言,至少每次拍攝可以多出個幾張的清晰照片,雖然不算多,不過其中若能有一張是滿意作品,就算值回票價了!!另外,這次測試,我發現小小白IS 2防震補償做動相較於前作來得平穩、寧靜,不會有小小白IS那麼大的手持做動感受,能讓我在從事影像創作時可更為專注。
那畫質如何?其實,我最在意的是,200mm望遠端的全開光圈畫質表現,經測試,小小白IS 2的確有明顯進步,若再搭配軟體的Digital Lens Optimizer(數位鏡頭優化)功能加持下,的確可大幅提升邊緣影像的畫質與可用度,而且其最近對焦距離與最高放大倍率也相較前作有進步,能讓我在近攝寫真或拍些小品特寫時能保有更大的構圖彈性。那小小白IS 2值得買?若預算較為充裕,且對望遠端畫質、近攝寫真或手持拍攝有較高需求用戶,那可以優先列入考慮,當然若預算較為吃緊的話,小小白IS或二手小小白IS也是不錯的入門選擇。但若要我選擇的話,我會優先考慮購入小小白IS 2,一來和小小白IS的價差還在可接受範圍內(先不考慮水貨),二來小小白IS 2畢竟是新世代產品,不管是製程、鏡組或零組件都是目前最新的,當然也和新一代相機做了最佳優化處理,所以對應相機新技術、新功能就有明顯幫助,像是這次小小白IS 2就能支援EOS 6D Mark Ⅱ最新的「搖攝」功能,光憑這點,我就覺得買小小白IS 2值回票價,當然未來的二手價也是我考量重點之一,一般來說,除非短期內有後繼鏡頭的冒出,不然小小白IS 2跌幅應該不會太大。
後記
這次測試比較可惜的是,並未借到Extender EF 2X III 、Extender EF1.4×III這兩款增距鏡與新款的三腳架接環,不然畫面拍攝將會更加有趣,未來若還有機會的話,我再來做相關測試,敬請期待!!








(撰文及攝影:DIGI PHOTO 林家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