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見的光波比鏡頭表面的鍍膜更薄。Canon 使用一種稱為「蒸鍍膜塗層」的技術,在鏡頭表面覆蓋一層非常薄的塗層,使其反射率降低並讓更多光線通過。這將鏡頭眩光和重影降到最低。然而,隨著光線進入和離開材料的角度變得更銳利,蒸鍍膜塗層會失去部分防反射特性。這意味著為了獲得更好的成像效果,我們需要找到更好的方法來阻止光線反射。由於蒸鍍膜塗層技術已經發揮到極限,Canon 無法在開發新的光學陣列方面取得更多進展。
次波長結構鍍膜(SWC)是提升防反射膜塗層水準的新技術名稱。利用這項技術,即使在蒸鍍膜塗層無法阻止的鏡頭表面上,也能控制鏡頭眩光和重影。SWC 阻止反射的原理基於不斷變化的折射率。玻璃和空氣之間的折射率差異是導致鏡頭表面反射光線的原因。在玻璃和空氣之間放置一層折射率隨時間變化的材料,可以使光線從空氣到玻璃或從玻璃到空氣的過渡更平滑,從而減少反射。
此靈感來自大自然:蒼蠅的眼睛有非常小(奈米級)的凸凹突起。這種結構形成了一層折射率極低的層,阻止光線反射。Canon 技術人員深入研究了這個概念,並進行了大量的反覆試驗,最終開發出一種革命性的鍍膜技術,在鏡頭表面形成奈米級結構的層。這由鏡頭表面上僅 200-400 奈米寬的突起組成,比我們眼睛可見的光波長(約 400-700 奈米)還小。這層均勻分布在鏡頭表面上,邊緣開放讓空氣流通。這使得折射率從鍍膜頂端到底部逐漸變化。這有效吸收了打在鍍膜的光線,並引導其通過鏡頭表面。EF24mm f/1.4L II USM 鏡頭是首次使用這項尖端技術的鏡頭,推動了廣角鏡頭性能的極限。